老子智慧:重排心解《道德经》第17章 能蔽不成(原第15章)
发布日期:2017-05-11 07:40:21浏览次数:950次
第17章(原第十五章)能蔽不成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标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
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浊。
浊以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通敝)而不成。
心解:
自古道行深的人,对于道的微、妙掌握贯通已达极致,所以幽深莫测,无法解读。虽然无法解读,还是勉强进行描述:
他们行事谨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又似有四面埋伏;
他们心态像客人来访一样庄重,神情似冰将融化一样凝重;
他们品质像原木一样敦厚,胸怀像大谷一样空旷,气象如浊浪一样浑厚;
浑浊的水,一旦安静下来,本质清明逐渐可见;安守此道的人,一旦得机而动,自然生机勃勃。
这些恪守此道的人,懂得克制,不自满,满则过分溢出;
正因为不自满,所以甘处敝陋,而不求成全。
唐刘禹锡《陋室铭》
点评:
本章开篇就讲“古之善为道者……”后面又讲到“保此道者……”都是指对“道”的认知和发用有深刻认识,且能遵循的人。
这种人有什么特点呢?“微妙玄通,深不可识”,这是什么状态呢?作者说因为不可识(表述,打标签),所以勉强描述:“豫兮……﹔犹兮……﹔俨兮……﹔涣兮……﹔敦兮……﹔旷兮……﹔混兮……。”从行为、心态、品质等多个角度进行描写。他们的这些特点,都是因为本质清明,安守此道。
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克制,所以说“不欲盈”,所以“能蔽而不成”,不求自我功名利禄的满意与富足。
今人多争先恐后,炫富晒贵,攀比虚荣,自以为是,不知克制。有不自信者,又怨天尤人,妄自菲薄,自甘堕落,不能正视。道之所在,不过分,能守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