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智慧:重排心解《道德经》第5章 众妙之门(原第1章)
发布日期:2017-04-27 08:32:46浏览次数:927次
第5章(原第一章) 众妙之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ao4)。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心解:
道可以言说,但不易言说。可以命名,但不易界定。
称它无,因为它是天地的源头;称它有,因为万物因它而生成。
所以,从本源上,可以观察它的造化奇妙;从实相上,可以洞察它的生灭限度。
本源与实相二者,都源于道,但定义不同,都不易言说和界定。
虽然不易言说和界定,但它确实造化生灭之门。
点评:
本章一直以来为《道德经》的开篇,介绍了道之存在、难以言说、至高无上和玄妙,所以,统领全篇,似有提纲挈领的宗旨性质。我却不这么认为,因为从讲授的角度理解,作为介绍“道”的书籍,“何为道”才应该是开端!而不应该是从道的“玄之又玄”的慨叹和性状描述开始。道的不可描述性、道存在的确切性,前面四章都有这个意思,譬如“众妙之门”与前章“玄牝之门”意思近,而且后面多章也在做角度不同的相似解读。所以,将此章排在第1章除了增加“玄乎”的疏离感之外,于道本身的体悟没有任何益处。
而之所以排为第5章,是因为讲到这里,在前四章的铺垫下,道之存在和描述已有基础,而其玄妙也有认知——玄在哪里,妙在何处!所以,读者应能更好地理解本章所谓的“非常”“观”“玄”“妙”。其次,排在这里,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全书内容开始从“本体的道”转向“发用的德”。
因为可以“观”,所以必然存在;虽然存在,但却无法准确地把握和定义,所以说“非常”,因为造化生物变化万千从“无”而始,所以言“妙”,因为物之形名虚实、分所当然、生死有界,所以言“缴”。因为无始无终,无头无尾,幽深莫测,所以说“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