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苑热线

15304048887

老子智慧:重排心解《道德经》第65章 无以生为(原第75章)

发布日期:2017-07-03 07:36:24浏览次数:1440次

laozi1.jpg


第65章(原第七十五章)无以生为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老百姓贫困,是因为政府苛捐杂税太多,所以贫困;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老百姓刁蛮,是因为政府政令反复、手太长,所以刁蛮;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老百姓不怕死,是因为统治者骄奢淫逸,所以民不聊生;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也只有那些不把个人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人,才是真正爱惜生命(关爱众生/敬天爱人)的人。


laozi2.jpg



点评:


本章主旨是告诫统治者要超越个人的生理欲望,才有可能得民心,提出了一个“贵生”的命题。但笔法是反的,是从“民”的生活状况、斗争状况和生存意志的角度写的。


老子是反对“厚生”的,“厚生”意味着有为;“厚生”往往意味着“强取豪夺”,意味着“自私用智”,意味着“骄奢淫逸”,这都是老子反对的。


但老子是认同“贵生”的,因为万物生长本来就是道体的发用流行,万物是相互依养、相互依存的,“尊道贵德”就是这种精神的具体体现。那么,如何才算“贵生”呢?“贵生”其实就是对万物的“敬畏之心”。


老百姓日子过不好,是什么原因?一定有自然的原因,也有自己的原因,但统治者要注意不要给老百姓过重的税负。


老百姓不好治理,是什么愿意?一定有社会的影响,习性的使然,但统治者要注意自己的政治施为,不要什么都管,特别是政令不要朝三暮四,把老百姓推到纯朴自然的对立面。


没有人不好生的,可是如果统治者为了自己的个人享乐,或者说增加政绩,沽名钓誉,就会给社会增加负担,民不聊生,活不下去了,没有尊严,没有志趣,就会不看重生命了。


君王只有注重天下苍生的疾苦,而不是以自己的个人享乐为追求,才是真正的爱民如己,爱民如子的明君圣主。所以说“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