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智慧:重排心解《道德经》第72章 知足之足(原第46章)
温馨提示
一、72-81章为用兵之道,解完本部分,此次重排心解《道德经》的工作就全部做完。
二、盘子老师计划将此次重排心解的新《道德经》集结出版(10万字左右),欢迎推荐合适的出版社资源;
三、征集书名。本书有如下特点:
1、将《道德经》按道体、无为、有为、圣人、侯王、兵法六个大的部分重新排序;
2、用心学方法论——“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解读各章,力求印心:1)基于文本,但跳开文字;2)立足本篇,应合全书;3)各有主旨,自圆其说。
3、与传统大家的解读相比,有多处不同。不同点大致体现在:1)去玄虚;2)从本义;3)为老子的虚无、愚民、反智、复古正名。
总之,这是——
一本容易读、用得上、靠得住的《老子》;
一本让你循序渐进地进入老子世界的《老子》;
一本没有任何悬念和含糊其辞的《老子》;
一本非专业人士专门解读的《老子》;
一本心学版的《老子》。
有任何见解,请留言为感!
——兵法部分——
第72章(原第四十六章)知足之足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太平,战马退役被用来拉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天下不太平,母马只能在战场上产仔!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战争的起源都是因为国君对现状的不满足,贪得无厌最是罪大恶极。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只有明了知止是知足之本,人就自然能克制贪欲了。
点评:
本章是“用兵之道”的开篇,把本章放在这里,正好接上一章“邻国相望”,双边关系世代相亲是一种理想,不可能实现。可是什么导致了战争呢?老子在这里做了简单的分析。
战争的起源
研究战争的起源很重要,国与国之间为什么要打仗呢?
是替天行道还是贪得无厌?武王伐纣是替天行道,假道伐虢是贪得无厌!
替天行道说明百姓已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只待有人揭竿而起,一呼百应!贪得无厌,君王就会为了自己的私欲不顾百姓的死活发动战争,劳民伤财。
所以说“祸莫大于不知足”。谁发起战争,谁就把“祸害”带给天下,这是有罪的,必然得“咎”,而且是极致的罪恶,所以说“咎莫大于欲得”。
如何避免战争
那要如何避免战争呢?答案很简单,既然祸从君王的“不知足”开始,那要避免战争则一定是君王要能“知足”,“知足”就是“知止”,这个很容易理解,不知止如何能知足?知止就会对天地万物生敬畏心,就不会妄为,所以就会“常足”,能把知止进行到底!
“天下有道”和“天下无道”要把场景放到最大才可以。原始社会,天下可能就是很小的范围。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天的天下,甚至已经超越了地球的范围。
所谓“有道”,是指正道光明,人们安居乐业,没有兵戈;所谓“无道”,是指正道暗淡,人们背井离乡,四处奔波。
而这个“有道”和“无道”都是君王之心的体现,君王有道则天下有道,君王无道则天下无道。
两国相交没有战争是一厢情愿的,这本身就会遵守丛林法则,弱肉强食。要想真正实现不被侵犯,唯有自身强大,具有足够影响力和威慑力!这种强大本身并不是武力的比拼,不是秀肌肉,因为,这种强大是虚假的;君王只有用心治理,把民心作为第一要务,同时依赖民力强壮国力,才是真正的强大!这种强大本身就是影响力和威慑力。内在不破,谁都侵犯不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