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苑热线

15304048887

老子智慧:重排心解《道德经》第31章 六亲不和(原第18章)

发布日期:2017-05-26 07:30:09浏览次数:1050次

laozi1.jpg


第31章(原第十八章)六亲不和



大道废,有仁义﹔

      正道不彰,所以提倡仁义;


智慧出(通黜),有大伪﹔

      智慧不显,所以炫耀人为;


六亲不和,有孝慈﹔

      家族不睦,所以说忠孝仁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国家昏乱,所以说忠臣贞坚。


laozi2.jpg



点评:


本章从反面诠释“无为”的重要性,仁义忠孝都是“道之不存”的衍生品,如果人们能尊道贵德,就不需要倡导仁义忠孝,而自然而然就有仁义忠孝。


把本章排在这里,直接上一章“以身观身(原第54章)”,如何“观”?镜子里照出来的是什么?本质又是什么呢?如果能够看透本质,就知道镜子里显现出来的是怎么回事了。


你看那许多人登台表演一本正经,背地里坏事做尽!坏事做尽他不会让你看到,但你可以看到他行为导致的影响,这个是不会因为他的遮掩而消失的!他做了坏的,坏的就会延展开去,然后你看他身边的人,以及他的事业范围里面的人和事,必然都是坏透了!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是这个道理!最后的结果就是一丘之貉一锅端,多行不义必自毙!


你又看那凭心行事的人,他做的时候不求人能看见,更没有刻意的表演!但是,他对周边的人和事的好的影响,也一样会传递开去!人们都会念他是个好人,都会讲他做的好事,大家也视他为榜样,用他来教育子女和身边的人!


恶人一下子,好人一辈子。恶人一下子,所以恶人易做;好人一辈子,所以好人难做!可是,我们要做好人还是做恶人?答案很清楚!自己要克制,知止,收敛,抱一,谦虚,力行,戒慎恐惧!


另外:本章第2句内容一直解读不同,且很多解读都与全篇意味不同。这里取“出”为“黜”,还“伪”为“人为”之意。(“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荀子•性恶》)如此,则可以与全篇意境一致,也符合老子思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