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苑热线

15304048887

老子智慧:重排心解《道德经》第47章 圣人为腹(原第12章)

发布日期:2017-06-13 07:20:43浏览次数:1026次

laozi1.jpg


第47章(原第十二章)圣人为腹



五色令人目盲﹔

      迷恋于五彩只会让人视觉眩晕;(青赤黄白黑)


五音令人耳聋﹔

      沉迷于五音只会让人听觉失聪;(宫商角徵羽)


五味令人口爽﹔

      痴迷于五味只会让人味绝迟钝;(酸甜苦辣咸)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沉醉于骑射和狩猎,只会让人争心狂躁,杀气昂扬;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醉心于稀有难得一见的货物,只会让人备受提防;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

      正因为此,圣人只为满足生活所必须,不贪图外在的快活、享乐和财货。


故去彼取此。

      圣人懂得取舍之道,求之于内而不在外,求之于本而不在末。


laozi2.jpg



点评:


本章延续上章所讲“百姓皆注其耳目”之意思,普通人的日常行为无外乎寻求目所见、耳所闻、舌所感,纵马奔腾、狩猎游戏(做局)、收藏宝物(玩物丧志),综合言之也就是外在的享乐。


而圣人则不同,圣人注重自己的品行和德性,能做到“塞其兑,闭其门”认真修行,所以,不会被耳闻目见所干扰,也不会被快意恩仇所左右,更不会痴迷于财货。对于圣人来说,吃饭喝水睡觉乃至衣食住行都只是生活所必须,洒扫应对只是日常所必行,其余所有的都是外在的“余食赘行”。对于那些功名利禄、酬酢往来圣人更是唯恐避之不及“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圣人能够去掉一切外在的干扰,所以能够“致虚极,守静笃”,能够“载营魄抱一”不离,能够“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所以说“故去彼取此”。


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社会,个人的成长追求名牌、奢侈,家庭的发展追求房子、车子,企事业的发展追求上市、明星,政府部门追求GDP、政绩工程……路都走反了,大家都急于成长,忙着“敢为天下先”,无视于内在的成长,等于是自废武功!一个人的成长来自于内省,一个家庭的成长来自于包容,一个组织的成长来自于巩固价值,一个城市的成长来自于展示自信。


老子提醒人们,“反者道之动”!物极必反,物壮则老这本是自然规律!可是我们人们来不及慢慢变“老”,直接“动之于死地”,不可救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