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苑热线

15304048887

企业家如何才能正确实践稻盛哲学和阿米巴经营管理

发布日期:2022-08-31 07:23:21浏览次数:1465次

amiba1.png


据日本放送协会(NHK)报道,日本著名实业家、京瓷公司名誉会长稻盛和夫于8月24日在京都市的私宅中去世,终年90岁。


稻盛和夫在国内拥有大量的粉丝,其推崇的阿米巴经营也被国内诸多企业所接受,但真正理解并做出成绩的企业家并不多。根本原因在于对稻盛和夫思想的理解浮于表面。比如熟读其《活法》《干法》之类的书籍,热衷于其《京瓷哲学》的解读,尝试嫁接阿米巴经营软件。以至于闹出经营中出现战略上理解不一致,内外两张皮,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等笑话。


稻盛和夫的思想源头在阳明心学,修行上兼有禅宗六度般若波罗蜜。他能用通俗易懂又简明扼要的方式诠释这些高深莫测的理论,比如将致良知解读为“作为人何为正确”“答案在现场”,将六度般若波罗蜜转化为“六项精进”。他能转化,在于他曾经做过深刻的功夫。这种转化的好处是大家都能听得懂,也容易记住。但因为学者普遍缺乏对阳明心学和禅宗道学思想的认识,所以,即便听得懂记得住,仍然摸不到主脉,感受不到真谛。


比如“作为人何为正确”,只有当这个人是“人”的时候才有效,如果这个人身在曹营心在汉,或者本来就是个阳奉阴违、两面三刀的人,又怎么会有作为人应该有的责任担当呢?此时,这个人说是妖都不为过。而这样的角色在企业当中比比皆是,比如一个吃回扣的采购,一个两头拿的销售,一个被老板批评的体无完肤、焦头烂额的行政……此时,“答案”还在不在现场?现场还有没有一个企业所需要的正确的答案呢?


又如六度波罗蜜,分别为布施波罗蜜(檀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尸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羼提波罗蜜)、精进波罗蜜(毗离耶波罗蜜)、禅定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其实内容很丰富,光一个禅定般若就已经够理解的了。波罗蜜意为至彼岸,六度是对佛教修持方法的高度提炼,六度中任意一度都博大精深。比如布施,就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


被简化成“六项精进”后,内容就变成了“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要谦虚,不要骄傲;要每天反省;活着,就要感谢;积善行,思利他;忘却感性的烦恼。”甚至更有人用“努力、谦虚、反省、感谢、善行、理性”做总结。如此,便失去了般若波罗蜜本有的意蕴,精神思想也变得浅薄,使得六度思想成为一种企业管理的洗脑工具,更谈不上修行。


企业家如果真想学稻盛和夫,能否真正做到像他一样的“敬天爱人”?如何避免企业在学习阿米巴经营思想的时候走弯路?企业家既然无法在学理上参透阳明心学和禅宗,又想要真正弄明白稻盛和夫思想的精髓,或者源头有没有可能?


我在研读稻盛和夫思想的时候,发现一个关键点,这个点可能都被大家忽略。那就是“人应该怎么活着”,可以说,这是稻盛和夫哲学思想的源头,也是企业管理思想的源头。他说 “如果以正确的生活方式去度过人生,那么,每个人的人生就会变得幸福,公司也会得到发展。”并由此发展出企业的愿景、使命、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等,最终成为企业共同遵守——“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努力加以实践”,在稻盛哲学里面叫做“哲学共有”。


企业家要想学稻盛和夫,必先要跟稻盛和夫一样去回答“人应该怎么活着”这个问题,并延展至每个员工,延展至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管理体系的每个部分、每个环节。企业家如果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便会成为两张皮,成为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此时,如果急着引进稻盛哲学、阿米巴经营都是拔苗助长,最终还可能会伤害到本来已经固化的有效的经营体系。


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要从阳明心学下手。但我看到的情况不是这样,我曾应邀给一个环保企业做阿米巴落地导入的阳明心学思想分享,企业非常重视,来了70多号员工。但非常遗憾的是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和财务总监这几号关键人物都没有到场。这样的课程不仅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由此可见企业对于阿米巴落地的态度——这是管理层和基层员工的事儿,不是老板的真正关切。这本身就是一种本末倒置的状态!


工具导入老板可以不参加,思想建设老板必须到场,这是我对这类企业家的忠告!


致敬伟大的经营之神!


延伸阅读:成为傅海棠,成为稻盛和夫


zebei4.png


zebei5.png


henglan.png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