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苑热线

15304048887

纵观古今中外的开悟者,多历经苦难,勇于担当:开悟者的3个必备条件

发布日期:2017-08-09 07:30:34浏览次数:1043次

祝愿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灾区的人们

平安顺利,共渡难关!

为在灾害中逝去的英灵祈福!

大难兴邦,天佑中华!


---------------------------------


纵观古今中外的开悟者,或者说圣人,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在一帆风顺的处境中成就自己的。


大部分的圣人,要么生下来就动荡不安,要么在成人之后频遭逆境。


幼年时期就开悟的人有没有,有,但一样要经历坎坷才能有超凡的成就。



kaiwuzhe1.jpg

六祖慧能画像


据说六祖慧能就是小时候听人读《金刚经》而大彻大悟。即便如此,要成为一代宗师,法师要经历的路还很长。直至遇到五祖,被点化传衣钵算是被确认,但这仍还不够,要弘法布道,法师还需要经历十几年的世上修行,甚至要隐姓埋名(因为被追杀),历尽千辛万苦而终未磨灭,才有后来的大放异彩。



kaiwuzhe2.jpg

心学开创者陆九渊


心学鼻祖陆九渊也是少年就开悟的人。他十几岁就悟到“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并在后来创造性地提出“心即理”这一理念,开创了心学一脉。即便如此,其成长经历也并非一帆风顺。史料记载,陆九渊出生时因为兄弟多,差点被父亲送人,后来长兄陆九思见弟弟没奶吃,老婆刚好生孩子,就让老婆给弟弟喂奶。长大后的陆九渊知晓此事,事其兄嫂如事父母一般。可见,其也未必殷实人家之子,幼年生活也并不平顺。


纵观历史,鲜有人不经风雨就能见彩虹的,不信你看下面的这些例子。



kaiwuzhe3.jpg

舜帝雕像


舜有至善之性,然而父亲、弟弟都是大坏蛋,天天想着要谋杀他,想着占有他的一切。但是舜并不以为意,照样做大孝子和好哥哥,不仅不计较父亲和弟弟,而且压根不将父亲和弟弟的恶行放在心上,根本没这事儿一般,做该做的事,尽应尽的义务。从尧手上接过接力棒后,还对父亲和弟弟进行分封,让他们有改过自新的机会。正因为有此心量,所以舜能成为后世公认的上古三圣(也称三代,尧舜禹)中最有影响力的圣君。



kaiwuzhe4.jpg

周文王像


周文王德行高远,虽然当时的周国范围不过百里,但天下归心,三分之二的诸侯愿意追随文王。据说周文王被商朝谗臣诬陷,被纣王囚禁多年,文王虽在狱中,并不怨天尤人,而是安心修炼,推演伏羲氏易经八卦,并将易经进一步发展,终成今天人们看到的《周易》六十四卦。在文王的大德感召和影响下,明君更替,贤臣蜂拥,他们为了天下苍生福祉长远规划,精心治理,为周朝八百年基业打下稳固基础。



kaiwuzhe5.jpg

孔子像


孔子的出身也很坎坷,3岁丧父。孔子年轻的时候也不被人看得起,做过各种工作,正因为此,孔子得以学习和掌握各种技能,开阔眼界。后来创立儒家,周游列国,推行仁政,但仕途并不顺利。最终还是回归教育、著书立说实现自己的抱负,韦编三绝就是讲孔子为读《周易》而勤学不辍的故事。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诸多教学观点都十分超前,最终成就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的盛况,成为华夏民族乃至世界多国人民认同并推崇的万世师表。



kaiwuzhe6.jpg


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据说孟子年幼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孟母为了让孟子有更好的成长环境,不断迁居,最终定居在一个学校旁。可见孟子的成长并不是平顺的,不像今天的有房一族,更不可能是贵族家庭。当然,孟子这么大的成就还要归功于孟母教子有方,孟母断机杼教子的故事也是传颂千古,令人印象深刻的。



kaiwuzhe7.jpg

弘一法师像


李叔同先生曾经是个才华横溢、志趣不凡、风流倜傥、样样冒尖的人,他一生丰富多彩,培养了丰子恺这样的大家,但最终遁入空门,试图以一己之修行唤醒天下苍生,终成一代高僧大德。除却法师不甘流俗、志存高远的心志之外,其家庭出身和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巨变对其影响同样极大。



kaiwuzhe8.jpg


再讲个国外的例子。南非总统曼德拉,出身不凡,但经历坎坷,因为反对种族隔离制度,曾经被当局收监27年。但曼德拉从不放弃斗争,即便在狱中,仍然坚持锻炼身体和争取各种权利,他所在的监狱从只能做枯燥无味的苦役,到种满各种蔬菜和植物,充满了生机和生意。曼德拉最终被无罪释放,出狱后不久,即成为南非的首位黑人总统。曼德拉的坎坷经历和不凡人生,使其成为黑人世界的精神领袖,受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赞许和拥戴,并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至高荣誉。


还有更多的觉悟者、开悟者,或者说圣人,莫不历经坎坷,吃尽苦头!被后世称为“真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的阳明先生的例子就更是如此。



kaiwuzhe9.jpg

阳明先生像


用今天的话讲,阳明先生集官二代、富二代与一身,父亲是当朝状元,皇帝老师,可谓显贵。先生自己亦是天赋异禀,出身不凡,据说贵人语迟,五岁才会讲话,六岁就有诗作传世,被称为神童。其诗词言论均格调高远,灵动大气,超然物外。


然而,成长并非一帆风顺,先生历经三次科举才中榜。立志于投身于疆场保家卫国的大志一直得不到伸张。事业刚起步又被打入天牢,差点没被打死,后来被发配到言语不通,人迹罕至的贵州龙场。在去龙场的路上,甚至还被追杀,靠装死逃过一劫。但后来的经历证明,先生并没有受这些常人看来的负面事情的影响。他在第二次科举失利的时候留下的“人以落第为耻,我以落第动心为耻”的话,直让一般士子和家长汗颜!于今日之教育,尤有深刻意义!


先生自小志存高远,不甘落后,以做圣贤为人生头等大事要求自己。正是这些丰富多姿的经历开阔了先生的视野,正是这些跌宕起伏的苦难塑造了先生的格局。青年时期,先生出入佛老而不得究竟,最终回归儒家圣学,在经历种种磨难之后,于龙场一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振聋发聩,一个全新的时代被霹雳般炸开。


阳明心学直承孔孟之道的天地万物一体之仁和思孟学派的大中诚意,并且一改宋明理学刻板的存天理灭人欲姿态,开陆王心学鸢飞鱼跃、美达神圣的全新局面,甚至有人将此视为华夏民族文艺复兴的开端。


先生虽一生经历坎坷,但讲学不辍,生动活泼,弟子遍布朝野,影响海内外;先生事功卓著,上马治军,下马治民,平匪患叛乱,救民于水火,被称为“终明之世,文人用兵第一人”;先生析朱子之敝,接续孔孟仁义、思孟诚意,完善陆九渊开创的心学体系,承前启后,其“于百死千难中”觅得的“致良知”思想被评为“暗室一炬”,响彻寰宇至今五百年。于我华夏,其思想价值之发用正当其时,甚至才刚刚开始!


kaiwuzhe10.jpg

暗室一炬


总结下来,一个人要开悟,必须具备这三个条件



1、始终保持赤子之心。


无论何种年龄,无论何种身体状况,无论何种处境,无论遭遇何种压力,始终对这个世界充满善意,相信善的力量。始终做到对世间万物保持极大的诚意和敬畏,爱万物如同爱自己的身体一般,视真理如同自己的心一般纯洁。持一颗赤子之心观照人情事变,天真烂漫,淳朴无邪,相信真理,坚信善良,永不迷失。


忘记年龄,不守岁月,则青春永驻;


忘记躯体上的缺陷,感恩父母赐我一生——目不能视者心更光明,耳不能听者行更专注;


忘记先天不足,感恩天道生物各有不同,唯我独尊;


忘记现实世界的不公,感恩万物生长,相互依养——你失去的必有人得到,你得到的或许有人悲伤;


忘记那些已经成为事实和不可更改的过错,那正是我们成长的印记,如雨打窗台不可避免;


同时也要忘记别人加之于我们的伤害,那是老天在检验我们的善意,对于伤害不妨怀瑞雪兆丰年的喜悦;


也要忘记自己已经获得的成绩,忘记自己已经拥有的财富,那不过是我们良知的发用——并不是自己有多么能,都是天道的赋予,本来价值。


kaiwuzhe11.jpg



2、必有常人所不能承受的苦难经历。


孟子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若希望过安逸的生活,又如何能够成就大的功业?安逸不是圣人的追求,而是凡夫的向往!唯有苦难能够彰显德性,唯有苦难能够淬炼本心,唯有苦难能够造就英雄,唯有苦难能够成就圣人!


所以,要在保持赤子之心的基础上,勇敢地追求,动心就要向前迈进。譬如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要为旅行做一些准备,但没有绝对完备的准备,所以要随时迎接不确定性,并对不确定性保持善意。要做别人所不能做,为别人所不能为。对年轻人来说,时间并不是资本,苦难才是资本!时间只是机会,而平淡无奇就是浪费生命。苦难才是最大的机遇,倘若能驾驭和超越,必能创造传奇和永生!


kaiwuzhe12.jpg

千古乞丐武训剧照



3、在苦难中积极地担当


始终保持赤子之心,对万物充满善意,对苦难充满善意,不被苦难吓倒,更不要被苦难摧残,相反,在苦难中更要积极地担当。圣人莫不有救国救民之心,立下为苍生而非一己之宏愿。


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素位而行!《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既然有天命,我们就要认命!认命并不是迷信,不是宿命论,而是基于当下的条件,做出的积极反应!譬如今日之世,纵有诗才,难成诗人,有何必刻意要做个诗人!?“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素富贵,安于富贵;素苦难,安于苦难”,倘若还能坚强不屈,倘若本性不被磨灭,向往真善的明天,积极担当,终究一天,会在苦难中爆发!


担当并不是物质所求,并不是谋取功名利禄,所求的还是一片赤诚!担当只是立志不凡,尽当下之力量行伟大之事业。何谓伟大之事业?什么事业能称得上伟大?唯有尽性、尽心、尽力才可称之为伟大之事业,“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尽性”,试问除了至诚还有什么可以称之为伟大?


尽性、尽心、尽力,即是担当!“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反身而诚就是“天地万物一体之仁”!反身而诚就是赤诚,即是赤子之心——如此来,如此去,无我无物,只是如此,定要作一番大事业,在大事业上磨练自己的心性。反身而诚就是担当,所谓铁肩担道义即是如此。担当就是行道,担当就是弘道,担当就是率性而为!


kaiwuzhe13.jpg


如果你从生下来就一帆风顺,不要抱怨自己成就不高,因为你经历的苦难还不够。如果你自以为经历了不少的苦难,但仍然没有太大的成就或出息,请审视你自己对待苦难的态度!你是被苦难俘虏了还是超越了苦难!一个被苦难俘虏的人,终其一生都在抱怨,都在愤怒,都在对抗,都在郁郁寡欢!而一个勇于担当的人,才会超越苦难,无论他所处如何,都对前路坚信不疑:坚信善的力量,坚信爱无所不在,坚信真理的绝对存在。一个勇于担当的人对生活和万物都能始终保持最大的诚意,既决意做好自己,也善意对待他人和万物。


你又或许会怀疑好人有好报这一因果定律。然后指着某人说,看那厮如何如何作威作福,世间何如此,多少恶人当道,逍遥法外种种!但是,你看到的只是镜花水月,细枝末叶,并不是事实的本身!一个人,无论他做了多小的恶事,他都必然会承受相应的恶果。倘若罪大恶极,则还会殃及后代。不是不报,时机未到而已,此一时彼一时而已。


所以,一定要坚定不移地与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划清界限。

划清界限就是保持赤子之心,

划清界限就是直面苦难,

划清界限就是积极担当,

划清界限就是立志,

划清界限就是修身,

划清界限就是开悟!


kaiwuzhe14.jpg


我是盘子,十年前,在我三十岁生日时,我写下立志诗“要为苍生释天道,人生苦短,长歌一回”。现在,我以“致用良知”为修学理念,讲阳明心学已一年有余。希望以我微薄之力,助人开启心性,认识本心,认真在事上磨练,在世上修行。


欢迎广大心友、社会各界人士一起共倡阳明心学,一起致良知,用行动爱自己、爱家庭、爱祖国、爱人民!为华夏文明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尽义务、做贡献!


kaiwuzhe15.jpg


欢迎来阳明心苑

我们以“光明心学、认真修行”为宗旨,

以“打造最务实的心学修行圈子”为愿景,

以“人不受物役,事不累人心”为使命,

为深度心学爱好者服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