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问:直下承当,直造圣域 ——盘子老师点评《大学问》钱德洪序言
记第11期学习活动现场
大合影
德洪曰:《大学问》者,师门之教典也。学者初及门,必先以此意授,使人闻言之下,即得此心之知,无出于民彝物则之中,致知之功,不外乎修齐治平之内。学者果能实地用功,一番听受,一番亲切。
盘子:民彝物则、修齐治平皆是用功之地,初学者识得此《大学问》之平易真切,即可实地用功也。
师常曰:“吾此意思有能直下承当,只此修为,直造圣域。参之经典,无不吻合,不必求之多闻多识之中也。”
盘子:直下承当,不疑不慢,迎难而上也;直下者若李白诗云“飞流直下三千尺”,如何抵挡得住?然而,仍要一力承当,纵粉身碎骨亦要在所不惜。良知之功,不在读万卷书,不在行万里路,良知用力只在当下的直面和责任担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亦不过致良知耳。
门人有请录成书者。曰:“此须诸君口口相传,若笔之于书,使人作一文字看过,无益矣。”
盘子:圣人之心明矣,忧心忡忡。汗牛充栋,只做一文字看过,而不能践行力行,何益之有?一人肉书柜而已。 只字片语,但能直下承当,见机开悟,自能超凡脱俗矣!
嘉靖丁亥八月,师起征思、田,将发,门人复请。师许之。录既成,以书贻洪曰:“《大学或问》数条,非不愿共学之士尽闻斯义,顾恐藉寇兵而赍盗粮,是以未欲轻出。”盖当时尚有持异说以混正学者,师故云然。
盘子:未欲轻出而出者,可见圣人之心仁矣,终不忍于复请之情志。
师既没,音容日远,吾党各以己见立说。学者稍见本体,即好为径超顿悟之说,无复有省身克己之功。谓“一见本体,超圣可以歧足”,视师门诚意格物、为善去恶之旨,皆相鄙以为第二义。简略事为,言行无顾,甚者荡灭礼教,犹自以为得圣门之最上乘。噫!亦已过矣。自便径约,而不知已沦入佛氏寂灭之教,莫之觉也。
盘子:省身克己才是径超顿悟,忘省身克己而言径超顿悟是只知有日月而不知夙兴夜寐也。
古人立言,不过为学者示下学之功,而上达之机,待人自悟而有得,言语知解,非所及也。《大学》之教,自孟氏而后,不得其传者几千年矣。赖良知之明,千载一日,复大明于今日。兹未及一传,而纷错若此,又何望于后世耶?
盘子:下学即是惟精,上达即是惟一。功虽深而机未必者,不能自悟也,或常歧路反复,自欺良知而误人误己也。今幸得良知复明,而先生尸骨未冷,音容犹在,而“纷错若此”,是以不敢“望于后世”也。
是篇邹子谦之尝附刻于《大学》古本,兹收录续编之首。使学者开卷读之,思吾师之教平易切实,而圣智神化之机固已跃然,不必更为别说,匪徒惑人,只以自误,无益也。
盘子:良知之教,于“平易切实”之间,而能现“神化之机”,或离此良知之教,或持良知之教而不能为“平易切实”之说,皆误人误己也!
关于“直下承担”,录衍云禅师开示:
居士问:“师父,什么是直下承当,如何能直下承当呢”?
衍云禅师开示:这个事不在你久历丛林,也不在于你饱参多学之上。说实话,这个东西是间不容发的,没有空隙,说个直接已经慢了,说个承当也已经错过了。所以说牵茎引蔓,说理说事,举经举教都是雁过张弓了。古德说但有纤毫即是尘,你觉得挺干净利落了,其实是不够的,有一丝纤尘即不究竟。即使你能说出恒河沙般的道理来,与这个也毫无关系。这个是什么?也叫开悟、也叫见性、也叫成佛作祖、也叫了脱生死!如果我们抱着一个开悟之心,一个有求之心来办这个事,哈哈,南辕北辙!
那么说这个事很复杂很难么?说难却极易,但在舍不得处、放不下处、拿不起处、睡不着处参个话头,日久功深水乳交融定会撞着。精进!
盘子:衍云禅师所言,颇有阳明先生语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