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艰难越自信:为什么阳明心学能帮助企业家突破管理困局
一
企业家面临的管理问题,看似是单个独立的事件,实际都是统一的整体。如果不能建立系统思维,只是作局部的诊断,解决的办法也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断不了根。
企业管理的问题从上到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1、战略目标层面
2、制度体系层面
3、员工执行层面
这自上而下的三个层面可以构建起企业的整体管理框架,一旦构建起来,就像三角形一样稳定地发挥作用:方向上的稳定性保证了道的稳定性;制度的稳定性保证了行道的稳定性;执行的稳定性保证了行道主体的稳定性。
企业管理的问题从内到外,大体也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1、客户识别
2、价值传递
3、公共关系
这由内而外的三个层面可以打造企业的整体形象,一样也是一个稳定的三角关系:品牌的稳定性保证了用户认知的稳定性;价值的稳定性保证了用户体验的稳定性,公共关系的稳定性保证了信用的稳定性。
企业家创业不易,选择创业的机会并不都那么理性。很多时候企业家创办一个公司或者做一个项目也都是机缘巧合,并没有什么深思熟虑或者确定的基础和方略,这就为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后继乏力也是必然。
因为缺乏长远考虑的视野,短期的计划做得再好,也会有赶不上变化的时候。一旦市场出现新的竞争者或者经营要素发生变化,都会让企业经营陷入困境,举步维艰。另外,由于缺乏长远的深思熟虑的考量和布局,管理不规范,基础不稳定,企业也就缺乏内在的生命力和外在的张力,而这对于人才、资本的吸引都是致命的环节。
如果能够构建起自上而下的框架基础,完善好由内而外的品牌认同,那么,企业就可以做更长远的布局和战略安排。在宽裕的时候加大基础性的投入,在可持续发展上下功夫,让股东和员工看到希望;在困局的时候坚守信用的底线,为品牌和信用奋斗,争取客户的认同。这一切,都取决于企业家的系统思维,从一个点出发,最后回到这个点,这种思维方式叫做“以终为始”。
二
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大学》首章所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企业经营就是一个近道的过程,“近道”应是企业家的毕生追求。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有在“道”上的行为,才可能是“义举”。“义者,利之足也”!义举在先,利润随之而来。对于企业来说,看上去盈利是第一目标,但利他才是根本。利他就是“近道”和行道。反过来,多行不义必自毙,如果不在道上,自然不久。
那么,如何才能“近道”呢?“物有本末”,做任何事情,必先“本立而道生”,要想道能成立,必先找到“本”。做人,就是修身为本;做企业就是利他为本。企业推出的产品和服务到底解决了一个什么社会问题?这个问题会带给用户什么样的使用价值?如何将这个价值传递给用户?如何验证用户获得了产品和服务带去的价值?只有当用户价值得到确认,才能说企业的“本”是确立的。
用户价值一旦得到确认,企业经营之道就可以生根和生发,随之而起的企业的组织架构、人员储备、技术储备、管理机制、办公场地等一切都有了立锥之地。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人员规模不断壮大、办公场地不断增加、客户群体愈加复杂、产品研发、客户服务、现金流、薪酬体系、激励机制、风险控制等等,管理复杂度不断上升,构建企业管理的内在秩序成为管理的重中之重。“法”的作用就需要被重视。
三
企业经营就是企业家在打一片自己的天下,员工是跟随自己一起打天下的人,股东是为自己打天下投注的人,客户就是天下。天下能不能成立,取决于企业推出的产品和服务能否赢得了客户的心。产品和服务从员工到达客户的过程,叫做价值传递。促使客户认同产品和服务的行为叫做占领用户心智。最终客户买单而无怨,这个结果就叫得民心,也叫得天下,或者平天下。
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的理想。阳明心学是儒家思想体系发展的高峰和集大成者,她以先秦儒家思想体系为根本构建,是几千年来华夏文明的结晶。儒家思想旨在构建可持续的人类行为准则和社会秩序,她以修身为本,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理想,所以她的核心就是利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己欲立先立人,己欲达先达人!
几千年来的社会发展为今天的人们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参照,而道法结合、相资为用已经被证明是最高效、最持久的组织治理机制。前面讲过,儒家旨在构建可持续的人类行为准则和社会秩序,前者是教之以道,后者是行之以法(礼);教之以道是修己,行之以法是安人,二者不可偏废。唯有修己安人才能做到内圣外王,《荀子》所讲“圣人尽伦,王者尽制”即是如此,这就是一切管理体系的精髓,而阳明心学是这个精髓的精髓,是万法之宗,是一切心法!
四
《大学》开篇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就是近道,对企业来讲,就是挖掘用户价值;亲民就是传递道,就是传递用户价值。如果只讲明德,就沦为释(佛家)老(道家)二氏之流,空谈入佛,玄谈入道,东西再好也是镜花水月;价值必要传递,才是亲民。如何传递?必有规则和规矩,方有秩序,方能成西方所谓“契约精神”,所以要有法。为什么要有法,因为秩序构建在“公理”之上。道法结合才是儒家。为何阳明心学是精髓中的精髓?因为“心即理”,一切规则、秩序无不运用在心;因为知行合一,一切行动无不是对道理的天然遵循;因为致良知,一切价值实现、目标达成不过是自我良知的发用流行。
企业家唯有掌握阳明心学的心法,才有可能征战天下而不累!越艰难越自信,越困窘越提升!阳明先生当年在龙场悟道,大悟“格物致知”之真义,而喊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千古强音。痛定思痛,说出“向之求理于事事物物者,误也”的悔语,可今人多外求(走访串门)外学(商学院、培训课),奉舶来的定位理论、战略管理为神明,实则是自信不及。
不打算在根本上下功夫,总想着枝枝叶叶的绽放,怎么能闻到花香?又如何能收获果实?
温馨提示
如果您或您的企业希望获得阳明心学的加持,请与我们联系!
我们的服务包括:
阳明心学进企业服务
企业(家)心志疏导服务
心学培训、修行指导
欢迎培训公司、商学院合作,共同为企业(家)提供心性成长和管理咨询服务。
心学入门与修行培训课程
企业(家)致良知培训课程
创业者致良知培训课程
心学是经世致用之学,从心学知识到心学修行的路,就在您的脚下!这条路注定坎坷,我们愿意陪您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