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子老师【庚子悟道】到底悟到了什么?
今年我们都过了一个特殊的春节,虽然现在社会在逐步恢复正常,但武汉肺炎疫情歼灭战还没有结束,大家还要多保重!
在这段睡觉就是做贡献的日子里,大家是怎么过的?什么心情?有没有觉得难熬?憋不住?
人如何度过困境——行动不自由的岁月?
最好找一件大事来做,因为行动不自由,所以最好是思考一些人生价值、事业方向之类的大问题!而最好的思考就是悟道!从而突破自己的人生局限性。
比如文王演易、阳明先生龙场悟道,都是身处困境,然后凤凰涅槃,超凡脱俗。
这个春节,我也和大家一样渡过了难忘的时光。
但我很受益,因为我获得了自修学阳明心学以来最大的收获,我称之为——【庚子悟道】
在今天这样一个谁都不相信的时代,谈悟道,你们可能会觉得可笑,至少大部分人都不会真信。但我想以我的体验告诉你们,这是真实的。
从最初接触阳明心学至今,前后12年左右的时间。2016年开始传播阳明心学,我就是坚信不疑的,无论是在我自己身上,还是在学员身上,我都充分见证了它的功效。但并不表示我自己就彻底通透了,我相信心学,对于心学的各类概念,我认同也算是通透,但我也有自己的疑惑。
我的疑惑来自于这些都是阳明先生说的,不是我自己参悟到的。也就是说,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是传习录里面先生讲到的从“闻见之知”到“体认之知”。跟我们一起修学过的心友,我们都感受都“致良知”的好处,做好人、行好事、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好处,但为什么是致良知?先生龙场悟道十几年以后才提致良知,这之前并没有说致良知。
所以,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探索,到底阳明先生龙场悟道悟到了什么?如果脱离阳明先生的经典,我是否能说出与他一样的话?如果有相同的兴趣和经历,我是否能做出他一样的功业?
当然,我们不可能复制他的人生和功业,但我相信可以见证他的思想,体悟他的体悟。
那么,龙场悟道到底悟到了什么呢?
随着阳明心苑的发展,我们线下学堂越来越多,来追随我的学员也越来越多,我在这方面的探求也就越来越用力。我不能辜负每一个追随我的人,我不能只是知道的比他们多,而是必须彻底通透,不能知其然,一定要知其所以然,这是我对自己作为传播者的要求,也是自我修行的期待。
我看过一些专家的分享,他们有人认为阳明先生悟到的是“心即理”,有人认为是“性即理”,也有人认为是“知行合一”。我知道,虽然他们说的都没错,但肯定不对,换个说法是都不彻底。
“心即理”陆九渊提出来的,“性即理”从北宋五子到朱子都在反复论证,从朱陆算这都过去三百多年了。据说“知行合一”是吴与弼提出来的,吴与弼是娄谅的老师,娄谅去世前2年指导阳明先生说“圣人可学而至”,那年先生18岁。可见认为这些是阳明先生的悟道所得都太表面了。
心即理或性即理是不同儒家学派对儒家道学构建的基础,属于本体层面。心即理认为理在心,性即理认为理在天,或在物。知行合一则是功夫层面,我们是如何行为的。心学家认为行动来自于内心,一切应该受心主宰;理学家认为行动受制于外在的环境,任何行动都应该要遵循某些确定的天理。心学家认为心与理是一个东西,理学家认为心要先知道物性,明白物性之理,然后才能行动。这就是这两个理论的差别,而这个差别导致我们对于认知和行为的判定,到底是一还是二。
在阳明先生之前的人大都认为知先行后、行重知轻、知行相须,朱熹就是这个观点,心学鼻祖陆九渊也不例外,在这一点上,他跟朱子也是一样的认知。这也就是我一直以来的疑问,为什么阳明先生会比陆九渊见得真切?都是心即理,差别在哪里?为什么陆九渊差了?用阳明先生的话说,虽然“象山陆氏,虽其纯粹和平若不逮于二子,而简易直截,真有以接孟子之传。”又说陆九渊“只是粗了”。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这就迫使我回到龙场悟道去寻找蛛丝马迹。
那么,阳明先生在来到龙场之前在儒学上的探索经历和他在龙场的所作所为,自然就成为我的主要思考点。
我们都知道守仁格竹的故事,这是儒学史上的一段公案,之所以特别有名的原因,一是因为阳明先生之所以去格竹子是因为朱子的一段话,朱子说“众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含至理”,阳明先生觉得既然这样,那我就找个东西格一格吧。另外,阳明先生后来悟道,主要颠覆的就是朱子学;而竹子与朱子谐音。所以,很多人认为阳明先生格竹子的行为就是在格朱子的学问。
年谱记载,阳明先生18岁拜访广信大儒娄谅,请教的就是“格物致知之旨”,然后回去遍读考亭之书。20岁格竹子。后来又觉得词章艺能未通至道。27岁时候,研读朱子的书,终觉得“物理与吾心判为二”,若不是31岁悟佛老之非,阳明先生还会在三教之间徘徊。
31岁之后,阳明先生走向儒家的意志就非常坚定了。
这从他后来的人生轨迹可以看出来,比如33岁主试山东乡试,他自己出题自己作答,实际上在结合古训分析时政;34岁与湛若水共倡圣学。35岁秉笔直书为戴宪说话,这些都是一个儒家士子的行为。从这些点我们都可以看出来他是信奉儒学的。
但他仍然有疑惑。就像我一直信奉阳明心学,并且积极践行心学,身体力行十多年,讲学传播三年多,但心中仍然有疑问。先生的疑问是“物理与心为二”也就是朱子的学说不走心。我的疑问则是先生说的这么好,我们通过学习、体悟也都很受益,但这个底层逻辑是什么?为什么朱熹、陆九渊、北宋五子他们看不到?
先生是带着疑问到龙场的,用先生的话说就是居夷处困,三年之中百难备尝,无月无有,但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先生得到了一份特有的“独与天地精神共往来”的难得时光,没有繁杂的公务,没有世俗的牵绊,可以随心所向,安静思考学术,体悟圣贤学问。
正是在这里,先生开悟了。先生发现了朱子学乃至从北宋五子下来的学人的缺陷,而这个缺陷一路可以上溯到先秦。圣学在孟子之后,无人得以继承,祸在焚书坑儒。
乃至于虽然后来汉武大帝用董仲舒的方略,仍然没有振兴儒学,原因就在于丢了一样东西——心。心即是道,也就是说,儒学从秦朝以后到北宋只有学没有心,到了周敦颐接了一棒,说了一个【诚】字,让大家去寻“孔颜乐处”,然后大程子 有了心得“吾学虽有所受,然天理二子乃自家体贴出来”,再后来陆九渊悟到了“心即理”,儒道差不多快连成一片了。朱子之学大行其道,成为科举取士的官学,但儒学一直在心性上缺一块。
时间过去三百多年,阳明先生降生,37岁,先生龙场悟道,才为儒家找到了这个心,儒学开始重新续上了自孟子之后失去的这个“道”。所以先生讲“颜子没而圣学亡,子思传之孟柯终”,书还在,道没了。先生敢说这个话,说明他是见到了这个心。
而龙场悟道的关键就是这个心。
那这个心是怎么找到的呢?悟道的关键点又在哪里呢?
【庚子悟道】我就是找到了这个关键点,然后突破了自己对于心学的认知,从知其然到了知其所以然。
在【庚子悟道】之前,我笃信心学,认同阳明先生的道;在【庚子悟道】之后,我彻悟心学,明白了先生的道。如果您想了解我到底悟道了什么,欢迎来千聊收听我的直播!2020年2月23日我为心友做了分享。我在这条路上已经走过了12年的时光,做了3年多的讲学,终于一日破迷解悟,至少有三点值得您参考:
1、按照阳明先生说的去做,我们每个人可以见到这个心;
2、我有过3年指导学员修学的实战经验;
3、我在这条路上走过,我所说的、做的我的学员都能见证;
所以,如果你想走这条路,或者说想实现突破,也许我的分享对您的修行和领悟有帮助,不要错过!
庚子悟道记
成全子
愚自丁亥年亲近阳明心学起,至乙未年以【致用良知学】为宗旨讲学自修,至丁酉年倡线下学堂之共学至今,前后十二年有余,虽蒙同道砥砺,良师指点,日有所进,然于此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之学问,不无疑惑。
己亥年乃缘阳明先生“证诸五经而无疑”之说,细参《周易》十翼,遍及各家之说,至今已半年矣。
庚子年春,武肺病毒肆虐,遍及华夷,人心惶惶,国人皆潜居家中不能出,吾得以清静细参《周易》之说,逐字逐句,反复研读。有所疑,则遍览各家之说,有所得,则对比《四书》诸圣与阳明先生之言,夜以继日,前后月余,乃恍然大悟良知之道,然后乃见鄙人从前识见之鄙陋肤浅,而知先生所学之广大备至,先生之道至简至易也。
乃作《阳明王道心学歌》、《大易道德经》、《悟是非》、《悟知录》诸篇以记。
孟子曰:“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吾于此学亦是如此,吾未得为诸子之徒而参诸子之说,若有所悟,吾私淑阳明子及诸圣也,乃取《周易》之“成”“全”二字,自号成全子,是为记!
庚子年春正月于鹏城
盘子老师资料
盘子老师,本名潘波,号道心。庚子年春,因参《周易》而若有悟,乃自号成全子。
盘子老师在福田学堂揭牌仪式上分享
盘子老师与学生在贵州修文玩易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