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苑热线

15304048887

人为什么会焦虑?

发布日期:2019-10-22 08:35:21浏览次数:857次

jiaolv1.jpg


【分享人】周伟良

【分享日期】2019年10月20日

【共学学堂】上梅林学堂

【共学内容】《象山文集序》

【共学分享】


“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以前学过好几次,一直都不懂为什么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经过这次盘子老师的解读,我愚笨的脑袋也开始慢慢地开窍了。


之前通过冯友兰写的《中国哲学史》大概了解了一下周敦颐的“无极而太极”学说。


未有天地以前的“无极”原来是“静”的,来证明人的天性本来也是"静"的,由于后天染上了“欲”,故须通过“无欲”工夫,以求达到"静"的境界(“无欲故静”)。


这里周敦颐把道家讲的“静”和佛家讲的“欲”糅合进来。用儒学主宰佛道两家。为什么要静?要无“欲”,怎样才能做到无“欲”,就是“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


这是周敦颐说的原话。也就是说,做人走正道,人就容易静!一旦走偏就容易焦虑。

当人做到中庸自然就能静了。


违背了中庸之道的人是很焦虑的,

违背了仁义道德的人是很焦虑的,

违背了天理的人是很焦虑的,

违背了良知的人是很焦虑的。

当人没有坚守良知的时候,经常背叛自己的良知,他是会非常焦虑的。


而中庸、天理、良知本来就是同一个东西,它们的本体是一样的,它们是一个本体的不同称呼而已。做了偏离了中庸的事情,人就会感到很焦虑的。所以古人讲:“仰俯无愧于心。”这样人才能感到恬淡幸福。


人如果干什么都是干自己应该做的,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人就不会焦虑。若是人经常勉强自己,干了很多不应该干的事情,偏离了中庸,人就感到焦虑。


所以我经常用良知监督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是否有跑偏,尽量减少自己的过错。我要成为一个君子,还有很长很长的路需要走。


jiaolv2.jpg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