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苑热线

15304048887

客观、理性有多难?

发布日期:2020-04-08 08:59:08浏览次数:808次

【分享人】Candice 黄娟

【共学日期】2020-4-6

【共学学堂】(陈三万)线上学堂

【共学主题】《中庸》首章


中道


对于《中庸》的理解,我是提前做了点功课,在【喜马拉雅】把盘子老师的解读听了一遍,有个结论性的印象;加之五六年前一位高尔夫学院的教练跟我说过,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慎独。。。最终我在与同学们的热烈讨论中由懵懂到领悟,加上盘子老师一贯精彩的解读,算是初步把子思子(名孔伋,字子思,孔子嫡孙)的传世之作弄懂了。


现分享部分心得如下:


天命之"性"(以名词来理解): 学习阳明心学至今,也才只是引导课;《中庸》这次突然悟到盘子老师的苦心。感觉只有把"天命"悟透,才不至于在修行中迷失(丢了自己的"心"),相当于知道"我是谁?",再考虑"我要到哪里去?"…… 或者说,"天命"是"我"这个"本体"的核心,又不止于"我"……只有把"天命"弄明白、守护住了,其余外界人、事、物都是"客体",都可以根据"我"这个"主体"的需要而蕴化! 同时,"天命"不是你想改,想改就能改……比如我们与生俱来的身高、肤色,不管你接不接受,它就是那样,不增不减…… 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 "性"呢,则是善恶皆有,这是子思子没有展开来讲的部分。也是"率性"之"率"的缘由。回顾先贤们的探索足迹,子曰,五十而知天命。这真的太晚了…… 读了《中庸》,我衷心觉得,它应该进入国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率性之"率"(以动词来理解): 起初童鞋们和我,都把"率性"连起来理解,以为是"随心所欲"的意思,这让我们走了不少弯路…… 弄得我脑子里简直一团浆糊的那种。在盘子老师提点我们,以"统帅、驾驭"之意来理解之后,一切就都通了。


仔细琢磨一番,在《中庸》首章,这无疑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由于"性"有善恶,所以我辈须"率"之而入"道"…… 否则,无缘成为"君子";(盘子老师:性无善无恶,率性便是循道。)道又不离心,所以首先得知"天命",知道什么是与生俱来,不可改变,进而泰然受之;哪些是无法掌控,所以得允许其发生,想办法与之博弈……接下来才到了"率"的阶段,喜怒哀乐未发,致"中";发而皆中节,致"和"。乃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修道之"修"(以动词来理解)及修道之"道"(以名词来理解): 如果"道"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宇宙规律,那么,"率"性之人,就有机会成为"上道"之人,其中佼佼者,是能做到"慎独"的"君子",向内求,而不过分外索,客观理性,又保持常性,该干嘛就干嘛…… (盘子老师:之所以修,便是人常偏离道,所以才要纠偏归正。)


最后致了"中和",水到渠成地,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人生时时自在,处处锦绣。"修道"之"修",则在于个人的选择。若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盘子老师:儒学本来是为己之学,人不为己即是不修己,所以天诛地灭,天地不过替天行道。若此句中按世俗之见,非圣贤造句之本意。),则可能在人生的"智猪博弈"中,只盯着自己的利益,倾向于"零和博弈",难以保持客观、理性,无法"致中和";若尽量丢掉私心,则可能客观、讲理,退一步海阔天空。


客观、理性有多难?此处想到菲茨杰拉的说法: 对一流头脑的考验,是同时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想法,但仍然能够行动的能力。这或许有中庸的部分意味。而又有一说,理性是灵魂高贵的因素。可见,善于思考的人,都无限接近于"道"。(盘子老师:胡思乱想的人多,未必都能近道。必是立志的人,专心于真善美,知本末终始的人方能近道。)


留白: 


最后想谈一下对《中庸》首章之写作手法的一点点感受。如同国画之意境,感觉它是有留白的,文字浅显、凝练,提到了君子慎独,却没有赘述"小人"之丑态…… 但"天命"之丰富形态,是不言而喻,引人遐思的。


记得初中时书法课上抄写的《道德经》,把一种"中式相对论",以无数妙趣横生的例子论证得淋漓尽致! 道可道,非常道…… 正是世间黑白并存,高下兼备,胖瘦皆有…… 才需要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客观理智看待(= 执中),才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惊喜。这是《中庸》之核心价值主张的内在逻辑,需要潜心意会。


总之,"天命"不可违,我们不能只站在自身角度看待人、事、物,判断其好坏;在发生无法控制的事情时,我们不能冲动、任性,而需要认识到"道"(规律)的存在,"率"性以上"道",同时又不丢失本性,保持常性。(盘子老师:不失本体便是道,便有常性。心学之所以简单,便是因为只做一头工夫,去私欲便存天理,不作恶便是善。不需要专门去为善,反而作恶。不需要专门去存天理,容易作假。)


这是《中庸》的智慧,也是心学的宝藏,需要深挖之,珍藏之,笃行之。(盘子老师:加油!期待你的精进!)


junheng1.jpg

心友黄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