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苑热线

15304048887

相由心生,“性”从何来?

发布日期:2019-09-20 08:12:53浏览次数:881次

xiang1.jpg


【分享人】:杨红涛

【共学学堂】:深湾学堂

【分享日期】:2019-8-11

【分享主题】:《传习录之黄修易录》7


‘生之谓性’,我们常常和告子一样认的一边去了,认为白的本质是白的,黑的本质是黑的,把现象当作本质,然而事实却不是尽然如此。


如剥开黄皮香蕉是白色的瓤,刨开绿皮西瓜是红色的瓤。对‘性‘的认识需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光看现象我们就容易片面和偏差,同样只想认识本质而不通过现象则无从下手,也只是个人臆想,不能客观认知本质。故‘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


这个认识应用于教育孩子上非常妥当,孩子乱跑乱动,我们第一反应就是这孩子好动,但孩子生性真的好动吗?孩子动手打了一下人,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这孩子顽劣,但孩子生性真的顽劣吗?确定这些不是父母的日常影响?确定孩子不是自己的缩影?我们应对的方式也就是严加管教,认为孩子太缺乏教育了,教育教育再教育,报班报班再报班,从来没想过孩子真正的‘性’是什么样的!


所以我们平时下班回家,一定要放下手机,多陪孩子,多观察孩子的言行,一来言传身教,二来通过孩子的言行,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从而循循善诱,因‘性’施教。


对我们个人来说,我们首先需要弄明白自己的‘性’是什么?


中庸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先生讲“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既然生而具有圣人之性,那为什么我们都做不到“随心所欲不逾矩”呢?我们看人看自己都是一身缺点,毫无圣人之性呢?自己一身的问题和缺点是自己与生俱来,自己的天性吗?


显然不是!性的本体是良知,良知生而固有,只是我们被私欲蒙蔽,任由私欲泛滥,却以为自己生来就是这样。所以功夫必不可少,去人欲存天理,复性之本体,良知彰显,人生率性而为。


xiang2.jpg


友情链接: